姓名:蔡美玲
日期:2005年2月1日
以弗所書六章10-17節
一.引言:
以弗所書6:10-20 在不同學者的詮釋之下有兩個主要觀點,其一認爲保羅講述
基督徒的屬靈戰爭乃是強調對抗邪惡的力量。此觀點將以弗所在第一世紀的希臘文化熏陶中盛行使用法術為主的背景,使之成爲弗6:10-20的歷史處境。有學者認爲在使徒行傳19章記載保羅在以弗所兩三年期間,許多本地居民信主以後,將價值昂貴、行法術用的大批書籍燒毀,由此顯示以弗所的?#20126;底米?/span>( Artemis) 偶像崇拜涉及邪靈的工作。而那些從信奉?#20126;底米?/span>(Artemis)轉向信耶穌的基督徒,對此偶像的認知正是屬於邪惡力量的象徵[1]。因此,這成爲支持保羅在弗6:10-20提及基督徒與邪靈爭戰的論點[2]。
另一個主要看法則保括從文法和主題信息的進路,分析保羅在弗6:10-20 的焦點是強調上帝的能力。有學者認爲關乎上帝的大能信息是保羅的主調,如在弗1:19-20,講述上帝的大能使基督從死裏復活;弗3:16,上帝的靈使信徒内在的力量得以剛強。從前面幾章的内容主要講述基督徒蒙救贖的因而言,由此看保羅提要穿戴上帝全副軍裝的主調乃突出?#19978;帝是能力的來源?/span>[3]。
其他不同意見則將弗6:10-20看為?#26411;世?#30340;論調,此觀點的支持論據以弗6:10的(Τοῦ λοιποῦ)解釋為?#39192;下的時間?#65292;由此來看保羅提及屬靈的爭戰指向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以前,兩种勢力的衝突[4]。此外也以許多關乎?#36557;事?#23560;有名詞解釋保羅的思想處於現在的世界與主再來的末世觀念之間,因此基督徒面對屬靈的爭戰正是處在?#24050;然未然?#65288;already but not yet)的時空裏。[5]
不同學者對於弗6:10-20的不同看法各有自己的理据,保羅使用?#36557;事?#24847;味濃厚的用詞與以弗所整卷書的神學信息有何關聯?到底是?#19978;帝的大能?#36996;是?#33287;邪靈爭戰?#29234;主調?究竟保羅在這段經文中的著重點在哪裏?以下筆者將以文法結構、歷史處境與神學主題分析弗6:10-17[6]。
二.弗6:10-17的原文釋義:
此段經文可分爲兩段,第一段:vv 10-13, 基督徒要依靠上帝的能力,穿戴上帝
全備的軍裝,準備好打一場屬靈的爭戰。第二段:vv 14-17, 説明上帝的軍用配備所象徵的含意。
1. 第一段:vv 10-13, 基督徒要依靠上帝的能力,穿戴上帝全備的軍裝,準備好
打一場屬靈的爭戰。
a.6:10:Τοῦ λοιποῦ, ἐνδυναμοῦσθε ἐν κυρίῳ καὶ ἐν τῷ κράτει τῆς ἰσχύος αὐτοῦ.
不同學者對Τοῦ λοιπου有不同意見的翻譯:
根據John
R.W. Stott, (The Message of Ephesians) 他建議
V10 一開始的慣用語Τοῦ λοιποῦ,含有將來的意義,他認爲雖然此段經文承接第四至第六章的教導之後,已經進入以弗所書信的尾聲。但是按保羅囑咐信徒要準備好面對屬靈爭戰的内容而言,將此連接詞看為含有時間性的解釋更切合整段經文的意義。[7] 因此,爭議的問題就在這裡,到底 λοιπου,屬於句法結構上的邏輯分析,順著經文段落之間的關係顯示保羅?#26368;後?#30340;吩咐、勸勉之意抑或基於詞彙連于不同指定冠詞(Τοῦ λοιποῦ ,或Τὸ λοιπόν)帶來不同解釋的影響?按Harold W.Hoehner的意見,他指出兩個不同受格的詞彙各自有擁有不同抄本的支持,但是Τὸ λοιπόν的外証勝於Τὸ λοιπόν的外証。因此,按Τὸ λοιπόν的原文,乃是屬於結束用語?#26368;後,結果?#30340;解釋,而另一個附屬格的詞彙Τοῦ λοιπου 則比較表達從今以後、接下來、將來、此外的意思。但是Harold W.Hoehner認爲將此附屬格的詞彙連于上下文的含義也可以表達?#26368;後?#20043;意。[8]
由此看來,若單凴此慣用語而引述下文(vv10-20)軍用配備、屬靈爭戰的詞彙,進而指出此段經文意含?#26411;世?#65288;關乎主第二次再來)的理念實有待商榷之處。環顧保羅在整卷書信内容中並沒有其他明顯的綫索流露?#26411;世?#30340;意味,即便字裏行間講述關於時間(弗1:10、21[9])與世界(弗2:1-7,5:16[10])的事件都不是指向末世性的含義,這些經節主要指出基督的救贖已經成就、上帝能力的超越性與及罪與世界的關係。因此,筆者認爲支持弗6:10-20流露?#26411;世?#26684;調的論據相當薄弱,然而,對於v10的慣用語的解釋,無論是句法結構的邏輯分析還是不同抄本的受格詞彙所涵蓋的意思,都不影響保羅在下文提出要穿戴上帝的軍裝,準備好迎戰的内容信息。
隨著以此慣用語作爲開頭以後,保羅用被動語態的命令動詞
ἐνδυναμοῦσθε
告訴基督徒要作剛強的人。此動詞的被動語態連于?#20027;?#65288;ἐν κυρίῳ)的間接受格詞彙顯示基督徒?#34987;剛強?#33287;主有關,連于下半節的片語 ἐν τῷ κράτει則清楚交待?#34987;剛強?#30340;能源出於主。與此經節相似的經文在弗3:16,?span
style='color:black'>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κραταιωθῆναι)起來。?#20841;者之間的共同點都是指出信徒?#24471;以剛強?#26159;被動的姿態,剛強的力量/能源是從外界(神)介入的能量[11]。
此節兩次的介詞
ἐν 把?#20027;?#21644;?#33021;量?#30340;關係聯繫起來,雖然兩個相同介詞是間接受格,但在含義上卻説明這能量是屬於主的。如同弗1:19,?span style='color:black'>並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65288;τῆς δυνάμεως αὐτοῦ);弗 3:7,?span
style='color:black'>我作了這福音的執事,是照神的恩賜,這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τῆς δυνάμεως αὐτοῦ)賜給我的。?
及弗 3:20,?span
style='color:black'>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τὴν δύναμιν τὴν ἐνεργουμένην ἐν ἡμῖν),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36889;三處經節都說明能力是屬於上帝的。保羅很清楚説明上帝的?#33021;力?#21644;信徒的關係,不論在施行救恩還是賜下事奉的恩賜與及裝備信徒面對屬靈爭戰的作爲,都是神的能力所達到的果効。雖然保羅在弗6:10使用間接受格的介詞和名詞(ἐν κυρίῳ)可以是?#24037;具性?#30340;表達,亦即指向信徒得能力的途徑乃是靠主,下半節的介詞片語(ἐν τῷ κράτει τῆς ἰσχύος αὐτοῦ)則表明主的能力。然而筆者認爲無需在這裡刻意分別到底保羅是否意指上帝藉著基督賜下能力還是純粹説明基督的能力。因爲接下去v11、13,都用?#19978;帝?#65288;τοῦ θεοῦ)的軍裝解釋v10主的能力就是裝備基督徒作戰的能力,由此而言,弗6:10所強調的就是神的能力。
b.弗6:11 ἐνδύσασθε τὴν πανοπλίαν τοῦ θεοῦ πρὸς τὸ δύνασθαι ὑμᾶς στῆναι πρὸς τὰς μεθοδείας τοῦ διαβόλου·
?#19978;帝的軍裝?#65288;ὴν πανοπλίαν τοῦ Θεοῦ)只在以弗所書出現,從字義而言,自古代文學至新約時代,在七十士譯本一共出現了11次,新約3次(以弗所書6:11,13及路加11:22(在路加11:21-22, 也有提到?#36557;裝?#65292;這裡是耶穌面對那些說他靠鬼王趕鬼的猶太人所講的比喻,比喻關乎一個壯士面對比他更強的來,勝過他,便奪去他所依靠的軍裝,又分了他的擁有物。),舊約2次(撒母耳記下2:22,約伯記39:20(錯誤翻譯為軍裝的經節)與及多次出現在次經文獻著作當中。而在希臘歷史學家Polybius 的記載内,也提及羅馬軍裝的裝備。Harold W.Hoehner認爲以保羅的當時身在牢獄的歷史處境,從他對軍裝配備的描述來看,顯然對羅馬軍兵的軍裝很熟悉。因此,有理由相信保羅使用?#36557;裝?#30340;詞彙有一定程度來自生活經歷的觀察所影響。[12]
雖然無法純粹從字義的發展來考究保羅從取得此詞彙,筆者認爲從保羅其他
書信可以尋找輔助資料的綫索探究保羅使用?#36557;裝?#30340;可能性關係。若參考林前9:7,林后6:7;10:4,提前1:18[13]等經文,可以感受保羅看傳福音的服事如同打仗,基督徒就是兵。保羅在6:10-20使用?#20853;器?#20316;爲基督徒面對屬靈爭戰的比喻,也同樣顯出基督徒是?#20853;?/span> 的理念。看上文保羅在一到三章描述何謂福音,且將基督與教會(信徒)的關係講解得非常詳盡。然後在四至六章進入描述人與人之間合一性的關係,看見他的思路從神與人的關係一直鋪陳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後,最後6:10-20是一番叫人警醒的勸告,福音的信息講完了,但是福音的仗還沒有結束。福音的仗要靠福音的兵繼續打下去,所以基督徒既是兵就需要打仗的兵器[14]。保羅說這軍裝是上帝的軍裝,?#19978;帝的軍裝?#36899;于上節?#38752;神剛強?#20358;看,就是指?#24471;能力?#32780;言。保羅使用象徵性的比喻將基督徒從神領受的能力作了圖像化的描述,叫讀者一看就仿佛看見一個全副武裝的兵活現在眼前。基督徒要裝備如同兵,下半節説明裝備的目的就是?#25269;擋魔鬼的詭計?#65292;這裡有兩個重要的詞彙(τὰς μεθοδείας τοῦ διαβόλου),一方面保羅講基督徒得能力的目的,同時也説明基督徒的?#23565;手?#12290;若要解釋何謂?#39764;鬼的詭計?#23601;必須連于下一節經文一起看。
c.弗
兵上戰場打仗一定有對象,保羅在v11下半節和v12就講明此仗的對象,v11很直接用?#39764;鬼?#36889;個名詞,v12就一連串用了五個片語的形容詞,(直譯)?#38750;血肉之軀的?#12289;?#22519;政的?#12289;?#25484;權的?#12289;?#40657;暗世界的能力?#21450;?#22825;上屬靈界的邪惡?#65292;藉著5個直接受格介詞πρὸς 把上文講的?#25269;擋?#23565;象進一步詳細描述。不同學者對於弗6:11及12對?#39764;鬼?#33287;不同形容詞的字義作了很詳細的研究,有者認爲保羅使用的詞彙與當代希羅世界的泛靈觀[16]有牽連,包括那些在受造物時間上或階級上居首位的天使[17]、操制人類地位的星球或神靈或靈體的稱號[18]、靈界力量的統稱與邪靈勢力等[19]。這些研究觀點基本上是依據文化的角度解釋保羅的?#39764;鬼?#35264;念。筆者認爲要澄清保羅使用相關詞彙與片語的用法當優先考慮以聖經的内証為准,從本書信與及其他新約書信内尋找綫索有助於掌握新約作者對?#39764;鬼?#30340;看法。
首先處理保羅在以弗所書使用以上相關詞彙的用法,(I)διαβόλου,在以弗所書只出現一次,其他則出現在(保羅書信)提前3:6-7;提后2:26;(其他新約書信)約8:44、13:2;使10:38、13:10與及約壹3:8、10 [20]。(ΙΙ)οὐκ ἔστιν ἡμῖν ἡ πάλη πρὸς αἷμα,出現在(保羅書信)林前15:50;加1:16及(福音書)太16:17[21]。(ΙΙΙ)τὰς ἀρχάς,出現在(以弗所書)1:21、3:10;(保羅書信)羅8:38;西2:15及(其他新約書信)彼前3:22[22]。(IV)τὰς ἐξουσίας, 出現在(福音書)路加12:11[23]及(保羅書信)西2:15。(V)τοὺς κοσμοκράτορας τοῦ σκότους τούτου,出現在(以弗所書)2:2;(保羅書信)林后4:4;西 1:13;(其他新約書信)路22:53;約12:31、14:30、16:1;徒26:18[24]。(VI)τὰ πνευματικὰ τῆς πονηρίας ἐν τοῖς ἐπουρανίοις.此句沒有在其他地方出現過,而保羅引用天上屬靈的片語在本書信内主要在1:3描述天上屬靈的福氣,在6:12則描述邪惡的勢力。
參閲以上相同詞彙用法的經文,可以觀察到新約作者對?#39764;鬼?#30340;理念顯示其本質是屬於非物質,所謂屬靈界沒有形體的存在者,它的存在是透過人的行爲察驗出來的亦即與罪相關的事。按以上經文作者的描述,?#39764;鬼?#33287;上帝的關係是對立的,不但在本性上是沒有真理、對人的影響力必定是與罪扯上關係。從一些經文的描述更透露新約作者對?#39764;鬼?#30340;認識與舊約息息相關,如(約 8:44)?span
style='color:black'>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65292;這經節對?#39764;鬼?#30340;描述很明顯已經超越歷史處境的範圍,甚至可追溯到創世記三章,人類的始祖亞當與夏娃在?#34503;?#30340;引誘之下犯罪,自此?#32618;?#23601;入了世界(保羅對?#32618;?#30340;描述與創世記三章有關的地方就在羅馬書5章)。
以其說希羅世界的泛靈觀影響了保羅,還不如說是舊約影響保羅與新約的其他作者,論到?#39764;鬼?#23601;離不了?#32618;?#30340;影響力,叫人死在?#32618;惡過犯之中?#65292;這也是保羅在弗2章、4至6章提及基督徒的舊有生命與新生命有所不同的内容,以致論到穿戴上帝的軍裝之時,就帶出與?#39764;鬼?#23565;抗的信息。如此看來,解釋v11-12的重點就不是要很具體地交待?#39764;鬼?#30340;本相是什麼?!而是在於要爭戰的原因!注意保羅在v11下半節的描述附屬于魔鬼的?#35437;計?#65292;此用詞出現在弗4:14;(保羅書信)林后2:11;4:4;11:3、13-15;帖后2:9-11;(其他新約書信)太3:22;彼前5:8;彼后2:1-3;啓示錄2:24;12:9;13:11-15;19:20;20:2-3、7-8[25]。這些經節都是描述?#39764;鬼?#30340;特性與欺騙、謊言、狡猾等不合真理的事牽扯一起。
簡略地說,?#39764;鬼?#33287;?#32618;?#22312;新約作者的思想裏是互相融合(分不開、帶有化身的象徵性意味)的存在者。因此保羅在弗6:12引用一連串的形容詞,不只是單單講述?#39764;鬼?#30340;本質是屬於靈界的範疇,同時也透露?#39764;鬼?#30340;特性是藉地上的實體,包括人、地上政權的制度成爲信徒要爭戰的對手。若按歷史處境來看,新約時代的羅馬政權正是基督徒的敵人。以保羅自身的信仰經歷而言,爲了福音的緣故吃了許多苦頭,這在保羅好幾封監獄書信的内容可清楚印證,在弗3章、4章6章的内容都講到保羅為福音受苦的紀錄。可見保羅提到?#25269;擋魔鬼的詭計?#19968;方面是屬靈界的對手,同時也是在地上藉著人爲的因素要擊倒上帝的兒女們,保羅提醒信徒,要認清楚這一場戰爭的?#24149;后黑手?#26159;誰,它的特性是什麼,它的活動範圍在哪裏。因此,筆者認爲弗6:11-12 説明屬靈爭戰的對手與戰爭的性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25269;擋它?#65292;這重點在v13
進一步加以支持。
d.弗6:13,διὰ τοῦτο ἀναλάβετε τὴν πανοπλίαν τοῦ θεοῦ, ἵνα δυνηθῆτε ἀντιστῆναι ἐν τῇ ἡμέρᾳ τῇ πονηρᾷ καὶ ἅπαντα κατεργασάμενοι στῆναι.
此經節引起爭論的地方在於ἐν τῇ ἡμέρᾳ τῇ πονηρα,到底何謂?#37034;惡的日子?#26159;學者們關注的問題。此爭論主要有四個觀點,(Ι)指向世界末日之前的特定時間,是撒旦在基督第二次再來以前彰顯其爆發性的能力。(II)指向任何時候的危機或信徒特別經歷試探的時刻。(III)指向與弗5:16?#29694;今的時代邪惡?#30340;意義相同,把這日子看為現在式的,此看法的學者認爲保羅借用猶太次經著作的末世觀套進現今時代的觀念裏。(IV)指向現在與將來的重曡時間,一方面承繼舊約對末後日子是審判之日,其次,從猶太次經(特別是啓示文學)採納上帝在末日神施行報應的觀念。在新約書信(例,帖前5:2-4;帖后2:3-12)提及上帝的日子將帶來突然的大毀壞,此外保羅也在弗1:7;4:30
提及神最終的救贖。縂而言之,此看法顯示了?#20381;然未然?#30340;世界觀。[26] 在這些討論裏面,也有學者認爲從原文文法結構上ἐν τῇ ἡμέρᾳ τῇ πονηρα,保羅使用的指定冠詞不是一般性的用意,而是意含特定的日子,從上下文的内容來看,應當指向信徒面對試探的關鍵時刻,正如v11?#35201;抵擋魔鬼的詭計?#33287;此節是息息相關的。其次,若保羅的想法是關乎將來的日子,有其他更适切用詞可以表達?#26410;來的時間觀念?#65292;而無須使用這個?#26178;間?#24615;質模糊的用詞上。因此,除了以上四方面的不同看法,另外不同看法就是將保羅使用此片語的用意聚焦在抵擋魔鬼的目的上,主要提醒信徒要常作準備作戰[27]。
筆者認同若單就?#35422;彙?#30340;分析,確實很不容易決定究竟保羅是否指向信徒要準備自己面對?#26411;日?#30340;思想?!另外依據文法結構的分析而以此定準保羅使用此詞彙的用意也不見得全然準確。雖然此用詞未有充足證據指向?#26411;日?#65292;筆者要指出的疑問是,學者們對?#26411;日?#30340;定義和保羅對?#26411;日?#30340;定義是否完全相同?保羅如何解讀舊約關乎?#31070;的日子?#21644;現代學者(信徒)如何解讀有是否有所不同?新約作者的?#26411;日觀?#33287;現代學者(信徒)的?#26411;日觀?#26371;不會因著歷史處境的不同而有差異?如果有差異,那差異的因素就要進入保羅的歷史處境和神學觀來理解。因此筆者建議,從以弗所書的内証尋找歷史處境的綫索和保羅的神學主題以分v13的用法。
保羅的歷史處境可以在弗3章、4章和6章之中尋索,保羅三次提及?#34987;囚?#65292;為福音受苦,此外則要從其他的監獄書信尋找支持理据。無可否認的,保羅的信仰歷程進入人生的尾聲時期,是一個為福音被囚的福音使者。特別在弗6:20,保羅自稱爲了福音的奧秘作了帶鎖鏈的使者,這是一句很清晰交待自身處境的經節。試想在這種處境下的保羅寫到以弗所書的末段時,對信徒交待要穿戴上帝的全備軍裝以面對屬靈的爭戰,提到?#22312;邪惡的日子?#26377;沒有涵蓋時間性的觀念呢??/span>τῇ ἡμέρα?#26412;身就是表達時間性的詞彙,保羅形容這時間的狀態是邪惡的。環顧保羅在弗6:10-20的内容來看,信徒的裝備就是爲了在這個狀態的時間裏能夠抵擋得住魔鬼的詭計。因此,按當時的處境而言,保羅對於自己在世的日子還有多少或許心中有數,(看腓利比書就更清楚)時間對保羅身為福音使者的職責來看是相當緊迫的。一方面,傳福音的事是現在式的,同時傳福音的事也是關乎將來的。按現在式的處境來看,保羅的時間受限。但按福音的奧秘來看,時間的意義就進入不同層次的範疇。保羅在v10和12講述屬靈爭戰的對手和性質已經涵蓋了不同空間層次的範疇,由此而言,v13的?#26178;間?#23601;不是純粹指現在和信徒面對試探的時刻而已了。
其次,從以弗所書的神學主題來看v13的用法,由於弗6:10-20主要講基督徒面對屬靈爭戰的信息,是關乎教會群體的教導,因此筆者選擇保羅在以弗所書的其中一個神學主題,教會觀作爲解釋弗6:13的神學背景,由此探討保羅的用法是否包含?#26411;日?#24605;想。保羅的教會觀就是福音奧秘的成果,學者們討論保羅在以弗所書展露的教會觀主要依據弗1-3章的内容。保羅宣講福音的奧秘就是以色列人和非以色列人成爲一家人的信息,從民族性的歷史救贖進入超越民族性的歷史救贖,而這是上帝在一切的時間以先定下的旨意。保羅的?#20841;下成爲合一?#23601;是福音奧秘的成果,這成果是群體性的救贖[28]。
這個新的信仰群體就是新約時期的教會群體,保羅的教會觀是建基在十字架的救贖之上,而這個救贖的果効是超越時間性的。留心保羅在弗1:10提及上帝救贖恩典的超越性包括時間和空間的範疇,這對於一個新的信仰群體(地上的教會)而言,其神學意義就涵蓋了超越時間的世界觀。?#22320;上的與天上的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同歸於一?#65292;若按地上的時間來看,教會的存在是從基督已經完成的十字架之路開始被建立的,如按天上的時間來看,教會的建造尚未完全的。若按這樣的教會觀來看,保羅講到要面對爭戰的時候,爭戰的日子是一個進程式的表達理念,此爭戰必會有結束的日子,只是結束以前縂要靠上帝的能力持續抵擋。因此,筆者認爲保羅在弗6:13 ἐν τῇ ἡμέρᾳ τῇ πονηρα的用詞既涵蓋現在式也包括?#26411;世性?#30340;時間意識在内,將此片語連於下半節καὶ ἅπαντα κατεργασάμενοι στῆναι(得以站立得住),整句話的目的就是提醒信徒要抵擋到底。
第二段:vv 14-17, 説明上帝的軍用配備所象徵的功用。
a. στῆτε οὖν περιζωσάμενοι τὴν ὀσφὺν ὑμῶν ἐν ἀληθείᾳ καὶ ἐνδυσάμενοι τὸν θώρακα τῆς δικαιοσύνης
v14a 再次重復v13的要站穩,但這裡的語態是命令式,加強要抵擋到底的意味。V14b,第一件配備是用?#30495;理束腰?#65292;?#26463;腰?#30340;動作在猶太教和早期基督教裏多處用作象徵性的比喻,但在以弗所書是第一次被比喻為軍裝[29]。與此?#30495;理束腰的比喻?#26368;相近的經節在以賽亞書11:5 預言彌賽亞的經節描述公義為他的腰帶,信實為他脅下的帶子。至於新約書信出現雷同描述的經文有路加12:35,這裡講腰要束上帶。。。含警醒之意;林后6:7,這裡描述公義的兵器;彼前1:13,這裡關乎聖潔的事,束上心裏的腰帶。由遠到近的聖經書卷都未能提供清楚的綫索以確定保羅在這裡講?#29992;真理束腰?#30340;定義,雖然如此,若按?#30495;理?#22312;本書信的出處來看,弗4:24;5:9提及真理和公義、聖潔相關與及公義乃是新生命的表現。綜合以上所有經節對?#30495;理和束腰?#30340;描述來看,保羅命令信徒要站穩的第一個軍用配備就屬於信徒的生命品格要有的表現,將上帝的能力穿戴在身上的功效就是使信徒擁有它。
V14c,第二件軍用配備是?#20844;義的護心鏡?#65292;與此比喻相近的經節同樣在舊約,以賽亞書59:17,這裡描述耶和華以公義為護心境;新約書信出現相關詞彙的有帖前5:8,這裡講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有防衛作用);啓示錄9:9,這裡描述異象,蝗蟲的胸前有甲;v17,這裡同樣描述異象,騎馬的胸前有甲。綜合以上經文來看,唯有以賽亞書的描述與此比喻屬於相同用法,除了?#20844;義?#30340;主体是神和人的分別。V14的兩件軍用配備都是與以賽亞書的描述最靠近,筆者認爲由於保羅的上文(v10)講?#19978;帝的軍裝?#65292;信徒穿戴在身上的時候就是擁有上帝的軍裝,軍裝的功效也透過信徒的使用發揮出去。因此,以上帝的公義為信徒的護心鏡及之前以真理束腰的用法一樣,這是信徒從上帝而得的作戰能力。上帝是公義的,上帝的兒女也可以擁有公義,若將公義歸類在品格的表現也無可厚非。
b.καὶ ὑποδησάμενοι τοὺς πόδας ἐν ἑτοιμασίᾳ τοῦ εὐαγγελίου τῆς εἰρήνης,
第三間軍用配備是?#28310;備平安的福音當作鞋穿上?#65292;當代羅馬軍裝鞋子的設計是皮和羊毛製作的軍靴,基本上不是兵器作用,只是軍用配備的裝扮之一。保羅用?#24179;安的福音?#27604;喻作軍靴的作用需要連於上文v14a 的命令?#35201;站穩?#20358;看,基本上這命令與之後所有(v14-17)關於軍裝配備的比喻是結構上連貫的因果關係語句,正是靠這些裝備站穩的。而?#31119;音?#22312;本書信一共出現了次(1:3;3:6;6:15、19),這些經節所講的福音都是關乎救恩、福音的奧秘。若以這些福音内容來解釋保羅用?#24179;安?#25551;述?#31119;音?#65292;兩者的關係使讀者不禁思想:這?#24179;安的福音?#26159;神與人、人與人之間關係和好的信息[30]。
有學者認爲保羅用?#28310;備好平安的福音穿在腳上?#27604;喻信徒要隨處隨傳福音的好信息,然而,反對這解釋的理由是保羅用?#28310;備好平安的福音?#19981;是用?#23459;揚平安的福音?#12290;其次,上文v14節的内容是防衛性過於攻擊性的軍裝,因此,與其說要信徒去宣講福音不如說要信徒靠這平安的福音為?#19968;個作戰姿態的立足基礎?/span>[31]。筆者認爲從弗6:10開始,保羅一早説明穿戴上帝軍裝的目的就是抵擋魔鬼的詭計,直到v13又重述此目的,由此看來,後者的解釋較爲可取。
c. ἐν πᾶσιν ἀναλαβόντες τὸν θυρεὸν τῆς πίστεως, ἐν ᾧ δυνήσεσθε πάντα τὰ βέλη τοῦ πονηροῦ [τὰ] πεπυρωμένα σβέσαι·
v16a,一開始的介詞ἐν πᾶσιν 可以是?#27492;外?#12289;?#20197;上所有?#25110;?#22312;一切所有的處境裏?#30340;意思,從句子結構的關係來看,v16的介詞比較像表達保羅講完一件事再繼續講下去的口吻。所以,中文聖經和合本翻譯為?#27492;外?#65292;語句未完結,還有下文,第四件軍用配備就是?#25343;著信德為藤牌,能夠滅盡惡者的火箭?#12290;?#34276;牌?#22312;羅馬的軍用配備設計上能夠把整個人遮蔽的防衛兵器[32],對於拿住如此具有保護性作用兵器的兵很有安全感。保羅形容這藤牌是?#20449;心?#65288;中文聖經和合本譯為信德,筆者認爲若按原文直譯則當譯為信心)的功用,若按照中文聖經和合本的翻譯?#20449;德?#20284;乎帶有正直信實品格的含意。但若看原文τῆς πίστεως (faith),此詞彙出現在弗1:15;2:8;3:12、17;4:5、13;6:16、23,主要講到信徒相信上帝、基督的信心,信心的主体是神。而保羅用附屬格的?#20449;心?#36899;於直接受詞的?#34276;牌?#65292;兩者的關係是等同的。筆者認爲這第四件軍用配備和之前的軍用配備一樣,都是在文法結構上連於v14的命令句?#35201;站穩?#30340;能力與及v10一早說明從神得能力的來源。因此,信心的主体固然是神,同時也基於穿戴在身上的緣故,信徒也擁有了信心。
v16b,τὰ βέλη?#28779;箭?#22312;當時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軍用武器,有時被譯為劍或鏢等名詞。保羅形容?#20449;心的藤牌?#33021;夠?#33021;夠滅盡那惡者的火箭?#65292;這武器來自惡者,惡者不一定是抽象名詞,參考約17:15;約壹5:19,兩節經文與弗6:16的詞彙相同。按經節内容來看,惡者的行動對信徒肯定是攻擊性與傷害性的。若將v16b放在整段弗6:10-20的上下文來解釋,信徒爭戰的對手與爭戰的性質卻是包含屬靈的與屬實體層次的範疇,那在這裡的?#24801;者?#21063;同樣涵蓋這雙重含意。無論如何,不在乎對手的本相是什麼,重要的是信徒要穿戴信心的藤牌就能夠使攻擊者的一切攻擊失效。
d. καὶ τὴν περικεφαλαίαν τοῦ σωτηρίου δέξασθε καὶ τὴν μάχαιραν τοῦ πνεύματος, ὅ ἐστιν ῥῆμα θεοῦ.
第五件軍用配備,?#25937;恩的頭盔?#65292;在現實的戰場上,兵士最後拿起的裝備就是頭盔和劍。在古代,頭盔的設計能夠把一個人的頭部包括整張臉、後面的頸部相當密實地保護士兵的頭[33]。而頭盔在舊約聖經出現好幾次都是描述作戰的用處,在新約出現兩次,除了弗6:17;帖前5:8,這裡描述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38957;盔?#33287;?#25937;恩?#30340;受格如同v14-16的象徵描述一樣是同等(apposition
genetive)的關係,因此,這頭盔就是救恩。保羅描述?#25937;恩?#20351;用中性名詞的附屬格,相同用詞只在新約(路加2:30、3:6;徒28:28)出現3次,至於在帖前5:8的?#25937;恩?#21063;使用了陰性名詞的附屬格,相同用詞在新約一共出現了46次,而保羅用了18次。因此,有學者認爲保羅在弗6:17使用不常用的用詞似乎按指以賽亞書59:17,?/span>他以公義為鎧甲(註:或作"護心鏡"),以拯救(同樣是中性名詞的附屬格)為頭盔,以報仇為衣服,以熱心為外袍。?#27492;節經文描述的拯救是歷史性的處境,因此,保羅在弗6:17所謂的救恩也是現在式的用法,帶出信徒擁有救恩以持續面對屬靈爭戰的現今處境[34]。
筆者認爲是否有必要如此確實劃分保羅使用不同性別名詞的用法,並以此成爲界定?#25937;恩?#25152;涵蓋的意義有沒有指向?#23559;來?#30340;充足理据?即使保羅在其書信内用了18次關乎不同性別屬格受詞的?#25937;恩?#65292;只在弗6:17使用與以賽亞書相同用法的詞彙,筆者質疑單從保羅的用法決定?#25937;恩?#30340;含義似乎涉嫌將釋經和神學分割。
若從以弗所書的内容來看,?#25937;贖觀?#26159;一個重要的課題,保羅在弗1-3章已經奠下了讓信徒明白?#25937;恩?#30340;基礎。雖然,保羅並沒有在此書信談論?#25937;恩?#33287;?#26411;世?#30340;關係,很明顯此書信的格調不是?#26411;世?#65292;因此沒有必要落力尋找保羅沒有明言的事。但是,以弗所書關乎?#25937;恩?#30340;論調是清楚的,保羅論?#25937;恩?#33287;?#31119;音?#26159;一体兩面的詮釋。所以,保羅在之前不斷提?#31119;音的奧秘?#65292;這就是上帝定意成就的?#25937;恩?#12290;由此而言,來到弗6章保羅提醒信徒要穿戴上帝的軍裝,這理念的神學背景不就是?#25937;贖觀?#21966;?!救恩已經成就了,為什麼還要爭戰?因爲要抵擋魔鬼的詭計!救恩已經成就了,為什麼還有惡者的攻擊?保羅已經提了,這是屬靈的爭戰!福音的果效是救贖,但是福音的仗還沒有打完。如同筆者在上一段提到教會觀的論點一樣,雖然保羅沒有清晰交待他使用的詞彙有沒有包含?#26411;世性?#30340;含義,但是從神學的意義來看,我們不能完全否認?#23660;靈爭戰?#21644;?#25937;恩?#26159;屬於超越時間空間的性質(the
nature of the supremacy)。保羅沒有明確地指出?#23559;來?#65292;但是?#25937;恩?#30340;性質肯定包含?#23559;來?#12290;因此,筆者對於保羅在弗6:17的?#25937;恩?#29992;詞所涵蓋的意義一方面裝備信徒以持續抵擋魔鬼的詭計,同時也意指救恩的有效性使信徒得以打一場?#23660;靈?#30340;仗。
v17b,第六件軍用配備,?#32854;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12290;?#23542;劍?#30340;
功用是攻擊性的用處,表示神話語的能力:參考以賽亞書49章,情景描述先知蒙召,受託復興以色列,作外邦人的光,為要拯救世界。此篇經文續以賽亞書42章以後同被稱爲預言彌賽亞的僕人之詩。在49:2形容上帝使先知/神的僕人的口入快刀。。使。。成爲磨亮的箭。。,這兩种兵器的用法在耶利米書23:29,何西亞書6:5,希伯來書4:12,啓示錄1:15;2:16;19:15等經文皆顯示神話語的能力。 而這些經文的處境乃是指出當人活在罪中,不信從上帝的,抵擋上帝的,上帝以他的話對付他們。
?#23542;劍?#12288;神的話(上帝的啓示)藉著聖靈產生功效:參考約翰福音6:63, 耶穌明言,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死在過犯罪惡之中)。耶穌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翰福音16: 7-15,講述聖靈的工作引導人明白真理。這兩段經文直接表明聖靈與真理(包括耶穌講的話,神的話)的關係,因此我們可以理解所謂神的話具有歷史性與超越歷史性的元素,被記錄下來的是歷史性的,被領悟的信息卻是超越歷史性的,這就是神的話與聖靈之前的關聯。總結以上分析,筆者認爲保羅使用寶劍比擬神的道形容神的話有能力(其他的兵器屬於防衛性的性質,而?#23542;劍?#21371;是攻擊殺敵作用的兵器),藉著聖靈的工作[35]產生功效將福音真理種植在罪人的生命裏,使那原本抵擋神死在罪的權勢之下的人從今出死入生[36]。
第三:結論
總結弗6:10-17
的原文釋義,整段經文主要説明信徒需要穿戴上帝軍裝的目的就是要抵擋魔鬼的詭計。在v10,保羅固然強調能力來自上帝,但是重點卻在説明為什麼需要穿戴上帝的軍裝!在v11-12,保羅相當關注要信徒認識爭戰的對手和爭戰的範疇,重點是提醒信徒,v13,?#35201;站穩?#65292;這和v10?#35201;抵擋?#30340;目的一樣,靠上帝的能力作戰就可以站穩,抵擋魔鬼的詭計。
而保羅描述能力從上帝而來與vv14-17的關聯性則顯明在所有軍用配備所象徵的意義,保括?#30495;理的腰帶?#12289;?#20844;義的護心境?#12289;?#24179;安的福音當作鞋?#12289;?#20449;心的藤牌?#12289;?#25937;恩的頭盔?#21450;?#32854;靈的劍就是神的道?#65292;一共六樣軍用配備都顯示上帝是這些軍用配備的主體。當信徒從上帝領受這些軍用配備所象徵的作戰能力以後,這一份從上帝而來的擁有權和擁有能力的質使信徒原本是客體轉爲主體,以致信徒可以靠著上帝的能力抵擋魔鬼的詭計。所以,保羅在第二段,vv14-17的經節對軍用配備的描述主要讓信徒知道上帝的能力保括什麼。
至於vv18-20,上文講述要穿戴上帝的軍裝以後,保羅就提出要禱告。保羅用介詞Διὰ,把禱告的必須性和穿戴上帝的軍裝連上?#32171;?#65292;藉著聖靈,多方多處禱告,為眾聖徒(在弗2:19;3:8;4:12出現過的名詞,被譯為?#19978;帝的子民?#65289;禱告。保羅在以弗所書1:15-23;3:14-21與及6:18-20提及禱告,前面兩處經文是保羅為信徒禱告,第一段的禱告祈求信徒能夠認識上帝的作爲,第二段的禱告祈求信徒心裏的力量剛強,而第三段則是保羅要信徒常常為神的子民與及為保羅禱告。保羅在vv18-20
的勸勉和穿戴上帝的軍裝以抵擋魔鬼的詭計息息相關,藉著聖靈禱告並不是在穿戴上帝的軍裝以外多加一件作戰的兵器,而是如同上文v10一開始就表明要靠上帝的能力,藉著聖靈禱告依靠上帝。[37] 弗6:10-20的重點很清楚,信徒要靠上帝的能力面對屬靈的爭戰,抵擋魔鬼的攻擊。
要掌握弗6:10-20的神學意義,需要留意保羅在當時的處境,身份(承擔福音使者的職分)與及整卷書信的思想脈。保羅用1-3章為整卷書信鋪陳了一條以福音導向的思路,從上帝的揀選、基督的復活、福音的奧秘、信徒的新生命到最後屬靈的爭戰都是緊密相連的關係。當信徒被教導認識上帝的作爲帶給信徒的新身份以後,
第四章就開始進入實踐新生命的教導,直到第六章的尾聲v10-20仿佛就為整卷書信作一個總結,上帝藉著基督成就的救贖賜給人對抗罪惡權勢的能力。按保羅的思想脈絡來看,整卷以弗所書顯示保羅以福音的來源為始、以福音的成果為内涵與及以福音的使命結束。因此,筆者認爲弗6:10-17的著重點在於提醒信徒要打一場?#23660;靈的爭戰?#23601;如同保羅一樣,為?#31119;音使命?#30340;緣故靠著神奮力爭戰。
中文參考書目
Archibald T.Robertson著,陳一萍譯。《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七。美國:活泉,1991。
英文参考书目 BIBLIOGRAPHY
Abingdon Press, The New Intepreter’s Bible Volume XI.Nashville: Abingdon,
2000.
D. G., Reid: “principalities and power? In Dictionary of Paul
and his Letter, Gerald F ,
others, eds:( Leicester: Inter-Varsity Press, 1993).
H. g. LIDDELL, Scott, A Greek –English Lexicon: A New Edition Revised And Augmented Throughout
with Suppkement, rev. H. S.
Jones and R.McKenzie, 9th ed. (
Press, 1968) .
J. H. Moulton, and G.
Milligan, The Vocabulary of the Greek Newtestament. (
1974).
J. P. Louw and E. A. Nida, eds, Greek –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NY:UBS, 1988).
Michael S. Bushell & Michael D.Tan(pgm), Bible Works 5.0 (Bibleworks LLC 2002). CD-ROM
W. Bauer, W. Arndt, F. W. Gingrich, & F.W. Danker,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2d.ed. (Chicago:U. of Chicago Press, 1979).
Bruce, F. F.,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T:The Epistles to the Colossians,To
Philemon,and to the
Ephesians. Grand Rapid,
Arnold, Clinton E., Ephesians: Power and Magic: the concept of power in Ephesians in light of its
historical setting.
Barth, Marcus. Ephesians,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on Chapters 4-6. N.Y.,: Doubleday, 1974.
Best, Ernest. Ephesians: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Ephesians.
1998.
Hendriksen, William.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Ephesians.Pennsylvania: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76.
Hoehner, Harold W.,
Ephesians: An Exegetical Commentary.
Jeal, Roy R., Integrating Theology and Ethics in
Ephesians.
Lincoln, Andrew T., Worl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ume
42: Ephesians.
Lyold-Jones, D.Martyn. The Christian Soldier: An Exposition of Ephesians
6: 10-20.
Book House, 1978.
Schnsckenburg , Rudolf. The Epistle to the Ephesians: A Commentary. Edinburgh: T&T Clark,1991.
Stott , John R.W., The Message of Ephesians. England, Leicester : Inter-Versity, 1979.
Wallace, Daniel B., Greek Grammar: Beyond the Basics.
Reading Report:
Arnold, Clinton E., Ephesians: Power and Magic: the concept of power in Ephesians in light of its
historical setting.
Barth, Marcus. Ephesians,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on Chapters 4-6. N.Y.,: Doubleday, 1974.
Bruce, F. F.,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T:The Epistles to the Colossians,To
Philemon,and to the
Ephesians. Grand Rapid,
Hoehner, Harold W.,
Ephesians: An Exegetical Commentary.
Lincoln, Andrew T., Worl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ume
42: Ephesians.
Schnsckenburg , Rudolf. The Epistle to the Ephesians: A Commentary. Edinburgh: T&T Clark,1991.
Stott , John R.W., The Message of Ephesians. England, Leicester : Inter-Versity, 1979.
Totao pages: 600
[1] Harold W.Hoehner,
Ephesians: An Exegetical Commentary (
[2]Clinton E. Arnold, Ephesians: Power and Magic: the concept of power in Ephesians in light of its historical sett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15.
[3]William Hendriksen,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Ephesians (Pennsylvania: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1976), 269.
[4]John R.W. Stott, The Message of Ephesians (Downers Grove, IL: IVP, 1979), 262.
[5]Arnold, Ephesians, 170.
[6] 筆者選擇分析弗6:10-17把重點放在?#31359;戴上帝的軍裝?#30340;經節上,至於vv18-20將成爲結論的一部分。
[7]Stott, The Message of Ephesians, 262.
[8] Hoehner,
Ephesians, 820. 此作者以BDAG, Moule,
Idiom Book為支持理据。他認爲將附屬格詞彙翻譯?#26368;後?#26159;介紹v10以後的下文,以弗所書的尾聲,如同保羅在林后13:11;帖前4:1;帖后3:5等幾處經文的用法,和弗6:10一樣都是對信徒的勸勉。因此,無論選擇哪一個受格的原文詞彙都不影響保羅勸勉信徒面對屬靈爭戰要裝備好的信息。
[9]和合本翻譯,(弗 1:10)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 1:21)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
[10]和合本翻譯,(弗 2:1-7)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然而神既有豐富的 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 本乎恩)。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弗 5:16)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
[11]Hoehner, Ephesians, 821.
[12]Hoehner, Ephesians, 822.
[13]和合本翻譯,(林前 9:7)有誰當兵自備糧餉呢?有誰栽葡萄園不吃園裡的果子呢?有誰牧養牛羊不吃牛羊的 奶呢?(林后 6:7)真實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林后 10:4)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提前 1:18)我兒提摩太啊,我照從前指著你的預言,將這命令交託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
[14] 這是筆者回應論壇題目的一部分内容。
[15] 此名詞在KJV被譯為?/span>wrestle?#12289;中文聖經翻譯為?#31359;上?#65292;過去許多學者對此用詞加以研究,因此按照此名詞在希腊文學的相關字義裏乃指向一個搏鬥者(沒有穿上任何累贅的服飾)。學者提出若保羅意在要信徒被裝備,以比較一般性的另一個名詞?/span>h mach ?#25110;更爲配合。然而, 按Michael E. Gudorf 的意見,他認爲即便此用詞按古典希臘文的用法是指向戰鬥,但是從保羅提醒信徒關乎屬靈爭戰的下文來看,此用詞在新約雖然不是普遍性的用法,卻能夠引起新約時代的讀者留心其中涵蓋的意義;保羅講的戰爭是一場相當近身的搏鬥,這樣看來,此用詞更能達到比喻的目的。Gudorf,Michael E.?/span>The use of πάλη in Ephesians 6:12?/span>
[16]Hoehner, Ephesians, 824-830.
[17]Walter M., Dunnett:〈Powers 權能,「執政的」,「掌權的」〉 ,楊慶球主編:《證主聖經神學辭典》下冊(香港:福音證主,2001),頁1202;R.L.
[18]D. G., Reid: “principalities and power? In Dictionary of Paul and his Letter, Gerald F , Hawthorne, and others, eds:( Leicester: Inter-Varsity Press, 1993), 748.
[19]Andrew T. Lincoln, Ephesians,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42 (Dallas:Word Books, 1990), 444.
[20]和合本翻譯,(提前 3:6-7)初入教的不可作監督,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罰裡。監督也必須在教外有好名聲,恐怕被人毀謗,落在魔鬼的網羅裡。(提後 2:26)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徒 10:38)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神與他同在。(徒 13:10)說:"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嗎?(約 8:44)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 13:2)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約一 3:8)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一 3:10)從此就顯出誰是神的兒女,誰是魔鬼的兒女。凡不行義的就不屬神,不愛弟兄的也是如此。
[21]和合本翻譯,(林前 15:50)弟兄們,我告訴你們說,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加 1:16)既然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叫我把他傳在外邦人中,我就沒有與屬血氣的 人商量,(太 16:17)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
[22](弗 1:21)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弗 3:10)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羅 8:38)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西 2:15)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彼前 3:22)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神的右邊,眾天使和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他。
[23]和合本翻譯,(路 12:11)人帶你們到會堂,並官府和有權柄的人面前,不要思慮怎麼分訴,說甚麼話,
[24] 和合本翻譯,(弗 2:2)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 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林后 4:4)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 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西 1:13)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路 22:53)我天天同你們在殿裡,你們不下手拿我。現在卻是你們的時候,黑暗掌權 了。"(約 16:1)我已將這些事告訴你們,使你們不至於跌倒。(徒 26:18)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25] 經文内容請參中文和合本聖經。
[26]Lincoln, Ephesians, 446.
[27]Hoehner, Ephesians, 834.
[28] Rudolf Schnackenburg,
Ephesians: A Commentary(Edinburgh: T & T
Clark,1991), 321-27.
[29]Rudolf Schnackenburg,
Ephesians, 277.
[30]Hoehner, Ephesians, 843.
[31]Hoehner, Ephesians, 844.
[32]Hoehner, Ephesians, 846.
[33]Hoehner, Ephesians, 850.
[34]Hoehner, Ephesians,
851.
[35] 聖靈和劍的文法關係乃是指出來源,聖靈賜下劍之意。由此文法結構來看,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話,神的話藉著聖靈產生功效。Hoehner, Ephesians, 852.
[36] 筆者回應論壇的課題。
[37] D.Martyn Lyold-Jones, The Christian Soldier: An Exposition of
Ephesians 6: 10-20(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78),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