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rchive for February, 2013

馬太六19-34

February 12th, 2013 No comments

無憂的人生

憂慮是最強力的殺手,這是眾多醫生及心理學家所得的清楚結論,而憂慮的基本狀態就是不斷重複地思想同一問題,而且憂慮是一個不容易處理的問題,甚至會有惡性循環,以至我們會憂慮自己會被憂慮所影響。如何才可以生活無憂?怎樣才可以有一個無憂的人生呢?

在馬太的登山寶訓的開始,耶穌宣告了8+1的福,但耶穌不單是宣告了福氣,也在下文之中,讓門徒知道,怎樣才可以實在地活出生命的福氣呢?在六19開始,耶穌將焦點轉到我們日常生活的需要之中。馬太六19-34基本上可以分為兩段: 19-24指出無憂生活的價值基礎,而25-34則指出這無憂人生的盼望和應用方向。

馬太六19-24使用了三個比喻性的教導,指出信徒應有的價值基礎。首先是財寶、第二是眼睛、最後是事奉。這三個比喻之中,眼睛的比喻是全段的中心,指出重點是我們的價值,需要看得清楚正確,而第一和第三個比喻,就是要說明什麼是正確價值的內容。

憂慮,通常是因為我們將一些不是必需的看成為必需的,將一些不重要的東西變為重要。

我們一般認為金錢是必須的,雖然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因此我們都會非常著重在地上所可以積存的財富。但近年的經濟情況讓我們看到,這些積蓄真是可以在轉眼之間就失去,所以不但不可以提供保障,更增加我們的憂慮。

這不是說我們不應該積蓄,而是需要認真地知道,積蓄並不能解決我們的生活問題,積蓄不但不可以使我們生活無憂,甚至反而會加增我們的憂慮

為什麼我們不需要事奉金錢,為生活憂慮呢?在六26-30之中,用了兩個很簡單的例子,指出天父對我們的照顧。但在解釋和應用這段經文時,我們要小心,因為這裡不是叫我們不工作,而是要留意作甚麼?

天上的鳥,不是沒有工作,只是他們不需為食物而工作。其實雀鳥在自然界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是這世界繼續存留的重要元素,只是他們的作用,肯定不是在於如何努力為自己提供食糧。田野的草所穿上的,也不是他們生命之中的重點。

天父為天上的鳥提供食物,使他們可以作成雀鳥的本份,天父又為野地的草提供華麗的裝飾,使他們有尊嚴地作為被投到爐中的燃料。

這兩個例子向我們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我們需要做我們應該做的事,工作的目標不應是讓自己有衣有食,而是在於成就天父要我們作成的工。

為什麼耶穌要這樣教導他的門徒呢?在馬太福音的整體信息中,指出門徒有一個基本的使命,並且我們在執行這使命時,可能會不能同時顧及自己生活上的需要。

人必有憂慮,但面對憂慮的解決方法,不是要完全沒有憂慮,而是要為真正值得我們關心的事情卦念。當我們專心於應該記掛的事,就不會有精神去為那不應記掛的事憂慮了。

耶穌在結束這段教導昤說: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有一個真正無憂的人生。

Categories: 一般消息, 靈修分享 Tags:

馬太六1-18

February 9th, 2013 No comments

人都會比較上容易將注意力放在外在的表現中。以至我們在宗教生活之中,都將這些態度引入,以外在表現 作為自己或別人的評估指標。

在馬太福音六1-18之中,耶穌基督開宗明義地說:『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6:1) 這一節可以說是這段的總論。

有一個專門列舉聖經可能謬誤的網站,指出這段經文反映著耶穌基督的教訓可能是自相矛盾,因為 在五13-16之中,耶穌指出祂的門徒應該 是世上的鹽、是世上的光,特別在五16中,耶穌說:「你 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 父 (Mat 5:16 CU5)

但當我們仔細地觀察這兩段經文時,便會發現他們不是矛盾的,而是互相補足。在我們比較這兩句經文時,會發現一些重要的分別:

1. 在第五章,重點是「你們是. . 」、而第六章中是你們的行。雖然,我們是怎樣的人,就會按著我們的身份表現在行為之中,但這身份所表現的行為,是不能單以個別的事件來論斷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錯事,但我們不會因此認為自己,與及所有身邊的人,都是壞人,相反, 我們也不可以因為做了一,兩件好事,便將自己評定為好人。當耶穌基督說我們是世上的光,是指著我們整個人的生活表現。

2. 第二個重要的分別,是在六1之中,指出這有問題的行動是「故意」為別人看見而行的。我們要作鹽作光,是要使我們的整個生命改變,因著心意更新,以至在生活之中流露出基督的香氣,但故意顯在人前的善行,不是發自內心。而且在第五章之中,指出我們的見證是「不能隱藏的」,表示我們生活的見證,雖然不是為著叫別人看見,也必然地被人看到。

3. 第三個重要的分別,是結果的不同,在第六章之中,這些故意的善行,是要叫自己可可以得到人的稱讚,而在第五章之中,我們的光照在人前,所得到的是別人將榮耀歸給天父。

綜合以上的比較,我們可以說,雖然我們的善不行在人前,刻意地讓人知道,但我們在當中所擁有的生命素質,就好像那造在山上的城一樣,是不能被隱藏的。隱藏的善、卻會彰顯出不能隱藏的光。真正榮耀神的見證,是一個有恆常地成長,活出基督香氣的生命,而不是一些只是偶然作出的行為。

耶穌基督在這總論之後,列舉了三方面的宗教行為作例子,教導我們這個道理。在當中,有兩個我們應該學習的重點:

1. 在這三個行動之中,都強調天父會在暗中察看,而且必定報答。這反映一個基督教信仰之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我們對神國度的盼望,使徒保羅在林前十五32 說:「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喫喫喝喝罷.因為明天要死了」(1Co 15:32)。因此,若沒有永生的盼望,得到別人的稱讚和欣賞,在人生之中就成為重要的價值,但若我們有永生的盼望,我們就要看重將來的、存到永恆的賞賜。

2. 這三個要隱藏的善行,也指出我們與神的關係,是必須有一定程度的私人性,特別在禱告和禁食上,更加明顯。在教會中,我們都很看重一齊聚集的時間,因為在這些時間之中,我們可以有相交和學習,但我們和神的關係不能單單建立在這些群體性的活動之中,我們需要與神獨處的時間,這樣才可以真正看到神在我們身上的引領。在過去事奉的經驗之中,有時會看到一些人,曾經在教會之中很熱心事奉,但到了另一個處境就變成對神很冷淡,其中一個因素,是他在熱心事奉之中,只是有在群體之中的團契,到了別的處境,這個群體相交的處境不再一樣,就改變了他的整個信仰表現。這是因為這樣的信仰缺少了個人與神的關係。

耶穌說:『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願我們的生命都建立在穗固的根基之上,個人與神有緊密的關係,以至在生命中榮耀神。隱藏的善、卻會彰顯出不能隱藏的光。

Categories: 一般消息, 靈修分享 Tags:

將最好的獻與主

February 9th, 2013 No comments

這是我在大專團契中的分享
http://youtu.be/sXDkUWF6KNk

Categories: 一般消息 Tags:

馬太福音五13-48

February 1st, 2013 No comments

勝過法利賽人的義

耶穌基督來,宣告天國臨近:這個天國是怎樣的,我們這些因為相信耶穌而有天國盼望的人,應該有怎樣的價值呢?

我們對義的觀念,往往都是以行為表現為主要的標準。在往來長洲的小輪上,不同的規則播音長達五分鐘,正反映著這種對規則的重視。我們受著這樣的法利賽人的義影響, 守規則,成為了我們義的標準,也是我們對人判斷的準則。

耶穌基督在登山寶訓中對我們的教導說,我們的義若不勝過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這勝過法利賽人的義,有什麼特點呢?

在五21-47之中,耶穌以六個對比,說明什麼是 勝過法利賽人的義

1. 對人的公平
2. 對人的尊重
3. 對關係持守
4. 真誠
5. 甘願地受逼迫,不自己伸冤
6. 不分界限的愛

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之中義的觀念,是以行為守則為重點: 指出「不可怎樣」,「應該怎樣」,能夠按照這些規則生活,就是法利賽人的義 了。

當我們看自己時,可能會發現,自己都有很強的法利賽人的義的態度。

有人認為耶穌在這裡是給人一套更高的標準,要求我們守更加嚴格的規則,若是這樣,就沒有人能成為天國的子民。

耶穌基督卻在這裡指出,真正的義是從心裡發出的,外在行為的守則可以被人遵守,但內心的態度是沒有人可以確實地執行的。

彌迦六8已經有很清楚的提醒: 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或謹慎的心),與神同行。重點不是我們做什麼,而是我們存怎樣的心態。

我們在一般的情況之中,都不會在計畫的行為中犯罪,或是存心行惡,我們犯罪,最常見的,是因為遇到一些未有預計的事情,在即時的回應之中,流露了那藏在心中的態度。

因此,聖經也在箴言中提醒我們,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 4:23 CUNP)

耶穌挑戰我們,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但我們都知道,我們在這世上生活,以我們自己的本性,是沒有可能達到真正的完全。但這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向著這個目標進發。

我們更不能像法利賽人一樣,以為自己守了一些規則,就已經是義人,甚至是自義地睇低沒有像我們一樣守這些規則的人。

我們需要謙卑地在神面前生活,明白自己的有限,將天父完全的義,放在人生的價值,作為追求的目標。

我們不是與別人比較,而是要作為這完全的天父的兒女,在地上作祂的代表。

Categories: 一般消息, 靈修分享 Tags: